爱国主义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天地 > 爱国主义教育 > 正文
第523期人文讲座回顾|浴血中华,抗日记忆

发布者:学生工作部(处) 发表时间:2019-05-25 浏览次数:

抗战十四年,那十四年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那十四年中国人民流血牺牲,那十四年的记忆永远悬在华夏子孙的头顶。524日晚7点,由校学生工作部主办,学生自主发展与服务中心承办的523期人文讲座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博学堂成功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王萌副教授带同学们走进不一样的抗战十四年。

日本的野心很早就已经暴露,日本从近现代发展以来,不断地对外侵略,在亚洲范围内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军国主义的势力范围,日本通过军事谋取暴利,扩大势力。日本通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在朝鲜,中国等地驻兵,为以后的侵略埋下了种子,拿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来说,日本获取了中国两亿两白银的债权。

于日本,战争带来的利益不仅仅只是胜利而已。日本通过战争在被侵略地烧杀抢夺,再通过掠夺的财富武装军备,继续进行侵略。这样的循环让日本的侵略者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逐步提高的国际地位。

日本官方通过战争获得的巨大利益,引发了日本军方对战争的狂热,在国内宣传战争的正义性,不断夸张士兵的英勇。与之相对应的是日本发动战争的战场多在别的国家,日本民众接收到的战争讯息来源于父辈,祖辈,新闻媒体,得到的多为出征和大捷的消息。这就导致日本民众对战争宣传和战备状态都非常熟悉,他们了解战争,却因为战地的隔阂没有受到战争的侵袭,没能接受到战争的负面情绪,在日本民众的眼里,战争通常意味着胜利,士兵的牺牲通常意味着荣光。种种原因都导致了日本上下谈及战争的情绪非常地狂热,甚至是痴迷战争。


中国人民的战争,常常意味着苦难与流离失所。日本则恰恰相反,日本对于战争往往是一种狂热的状态。由于战场不在日本本土,破坏的都是别国的家园,苦难的百姓和战争实况离日本民众太远太远。王萌老师举了一个例子,祖孙三代,爷爷在俄国打仗,回来和父亲讲述在俄国战场的经历,父亲在西伯利亚打仗,回来和儿子讲述在西伯利亚的战场的经历,一代一代的战争记忆使得日本人血液中流淌着好战因子。

在老师详细的讲解之后,同学们纷纷举手提问,有同学这样问道,抗战对于中国人意味着什么?老师回答:抗战是中国人坚定的信心,1840年以来,中国一直在列强的压迫和屈辱中前行,抗战是中国奋勇抗敌的证据,是中国人坚定前行的信心。

王老师从各个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日本帝国的建立,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能够在情感方面体会到日本扩张的原因与民众对于战争的特殊感情。让同学们看到了不同视角下的十四年抗战。在讲座的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二十四个字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洞悉史实,理性爱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并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薄薄的书——《日本15年侵略战争历史》

不论从哪个方面说,1931年到1945年是一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如今中国得以屹立民族之林,与先辈们的流血牺牲是离不开的。历史是一面镜子,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以史为鉴,才能走得更远。


通知公告
学工新闻
学在工大
友情链接:
湖工大微信
湖工大学声

CopyRight © 2019  湖北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All Right Reserved